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洗牌丨药企新入院机会来了!

按照国家医保局DRG、DIP推广三年计划,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在进度上,从2022年开始按照40%、30%、30%的进度,到2025年实现DRG/DIP付费全覆盖。

DRG、DIP无疑将会成为影响行业重要政策,昨天我们全面了解了何为DRG、DIP付费的基本知识(点击阅读:影响所有医院的重磅政策,一文让你快速了解),今天我们继续邀请博源医管中心主任、趣学术学院特聘专家张洪兵老师对DRG、DIP推行后对医院和行业的影响做精彩分享。

2022年是DRG推广的第一年,2023年医保局的结算正式到账,拿到结余奖励的医院尝到了甜头,希望能够拿到更多的结余奖励,亏了钱的医院更着急,急切希望找到亏损的摆脱之道。所以,在2023年,很多医院就已经对DRG、DIP有感觉了,纷纷寻求解决之道。

DRG和DIP推行后,医院对药品采购逻辑已经变了,据笔者了解,目前有不少医院表示,他们的采购中心要把所有的产品重新采购一遍,医院院内用药洗牌开始了。

院内药品要洗牌,新的入院机会来了

笔者个人认为,医保推行DRG\DIP,并不是为了控费,医保关心的是钱有没有被浪费,花得值不值,当然如果能省下钱就更好了,这个钱可以给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保障。那么相应,对于医院来说,DRG、DIP付费时也不是简单超支自付,盈余都归自己,考虑到治疗是否充分、是否真正解决了患者问题等因素,很多医保部门在实际支付时还引入倍率概念,根据实际费用和支付标准比值来进行支付。

1.jpg

当倍率引入后,那么对医院来说,医院适应新改革,要走的绝不是单一控费的路径,不是简单高价药、高值耗材被踢出去,完全做低诊疗费用,而是将费用保留在合适的范围内,并在合适范围内尽量控制费用支出,增加医院收益。医院从单纯注重规模扩张进入到提质增效注重成本的阶段。

医院更好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采取了系列措施,笔者给医院总结出十二个方案,包括向清单质量要效益、向治疗升级要效益、向病种结构要效益、向成本管控要效益、向临床路径要效益、向倍率规则要效益、向门诊转移要效益、向医学中心要效益、向分级诊疗要效益等等。

比如,向清单质量要效益,意思是,医院要积极主动学习医保结算的新规则,学会和医保按照新的结算方法进行结算。主诊影响医保结算价,如果一个疾病诊断本来能入打包价是2万的病组,但是入了错误的病例组,打包价变成了1万块,这会带来医院的亏损。诊断越明确,分值越高,诊断合并编码影响支付价,如果其他诊断、手术及操作漏填等等也都会影响医保结算,所以,现在很多医院特别重视病案的质量,以此着重提升的是医院和医保结算能力。

在医院举措中,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是向成本核算要效益、向临床路径管理要效益和向门诊转移要效益。这都会改变药品的采购逻辑,据笔者了解,目前很多医院不约而同地选择要把院内所有的产品重新采购一遍,为新厂家创造入院机会。

在原来项目制付费的模式下,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能够争取到利润越多,相应医生可能获益也更大,所以原来医院比较欢迎高价药模式。但现在,因为医保给的费用固定,医院要控费,寻求的是降低整体诊疗花费的方案,产品比拼是产品力、性价比,而不是纯粹的价格高。所以,医院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耗使用,选择性价比高的药耗、减少用量。

这就要求药企一定要转变思路,靠低价或性价比去抢院内,而不是高价高空间。如果你有药物经济学评价之类,证明比同类竞品性价比更高,更能缩短住院日,不良反应率更低,减少并发症等,能整体降低诊疗费用,肯定更受医院欢迎。

药品院内销售方式也要变了

同时,在疾病诊疗费用固定的情况,医院为了更好获益,会针对疾病找出最经济的诊疗方案,形成临床路径进行管理,这也将改变原来产品的销售模式。

首先带金或者其他方面推动将会失去推动力,因为在以往模式下,医院是可以默许医生获益的,但在打包付费的情况,医院和医生的利益追求并不完全重合。医院会追求最经济的诊疗方案,并让之成为针对相应疾病的标准诊疗方案,让医务人员按照诊疗规范即临床路径去看病,这将大大减少医生用药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这同时也意味着,只有进入了临床路径才能有销量,药企更应该考虑的是,你的药是不是进入了医院的临床路径,尤其是标杆医院的临床路径,因为很多下级医院并没有能力做临床路径,一般都是参考上级医院的临床路径。而在标杆医院,一般临床路径都是科室里面的科主任制定,这时候教育好科室主任是药企最核心的任务,这才是核心维护的客户,只要进入路径后自然就会有销量。

同时,DRG、DIP主要是适用于住院场景,那么控费的另外一种方式是转移费用,向门诊转移。这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增加门诊收入,另一方面也缩短了术前住院日,变相降低成本。笔者认为,转移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一是疾病相关的检查、检验,其二用药上也会向门诊转移。包括术前抗感染、稳定手术指征、肿瘤化疗等、术后用(带)药、残余病情等,其三是康复护理门诊转移,比如切口换药、造口护理、拆线拔管。

那么对于行业来说,如果有相应的产品的推广一定注意向门诊转移。门诊医生未来也应该成为药企重点维护对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门诊面临临床药师的处方点评,所以临床药师将会成为药品、耗材营销推广的重要关注对象。

而对于一些价格高,可用可不用的产品来说,医院控费时代来临后,将会被首先抛弃。此外自费药耗市场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医保基金支付的住院费用=DRG支付标准-全自费费用-先自付费用-起付线。如果自费药品多的话,患者医保报销额度就少,引发患者不满,影响医院口碑,失去病源。这也是医院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医院会倾向于使用可替代的医保药品,从而影响自费药的使用。

个人认为,这些药品未来的市场机会在院外,比如,医院的周边药店,还有一些商业公司在医院内部开的药房等等,这些药品现在就应该开始提前布局,要顺应变化,积极抢占院外有限资源。

总结一下,我认为,DRG、DIP推行后,将对行业产生这5个方面的影响:

1、用高性价比抢市场

医院控制药耗成本,产品重新谈价,造就新一轮市场洗牌

2、争取临床路径入径

临床路径是医院管理重要抓手,科主任是路径制定关键人物

3、抢占院外有限资源

未来大量产品院外销售,院外门店资源有限,先下手为强

4、药品、耗材、设备国产化替代

国家政策扶持,特别对于高端设备、高值耗材、肿瘤药品

5、从单一产品转向一体化输出

从原来靠面获量转向产品体系化深度服务

这必将给现有医院市场带来冲击,但长期来看,洗牌过后,剩者为王,医药行业会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来源:趣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