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中成药集采,终于“刺刀见红”!

在2024年落地的仿制药第十轮全国集采中,仿制药的平均降幅超过了70%。

相比于化学仿制药集采,中成药集采一直显得“过于温柔”。

在之前已经落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中成药集采中,成功中标的中成药平均降幅42.27%、49.36%。

但是,随着第三次中成药集采的落地,情况似乎有变化,中成药的价格降幅超过了此前市场的预期。

根据多家券商统计的结果显示,本次中成药集采的平均价格降幅,超过了60%,高于此前两次集采降幅。

本轮中成药集采涉及20个产品组,采购品种以临床常用、采购金额高、用量大的中成药为主,具体包括了口服中成药以及中药注射液。

根据湖北医疗保障局公布的拟中选结果显示,共有175款产品拟中选,其中165个为直接拟中选,10个是增补拟中选。

此前,仿制药集采出现了“一瓶药比一瓶矿泉水还便宜”的状况,此次中成药集采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至少有五款中药注射剂,每支或每瓶的拟中选价不足一元。

同时,对比招标文件的基准价格基数,此次出现了多款中成药产品降幅超过90%。

以山西太行药业的2ml清开灵注射液为例,其拟中选价格0.99元/支,对比此前大约24元的基准价格基数,降幅达到了96%。

这个力度,已经完全与之前的化学仿制药集采相当。

12月11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关于集采如何引导中成药价格回归合理的详细解读,希望通过中成药集采较好挤出原来虚高的价格水分,助力中药回归“简、便、廉、验”的特性。

在解读中,国家医保局提到,在承认每个企业现有价格基础上,调整每家企业产品的基准价,对高价药品进行一定幅度调低,价格越高压缩幅度越大,提高起跑线的公平性机会。

各企业产品在自身调整后的基准价基础上降价,降幅大的企业获得评分就高,将降幅得分与医疗机构认可度等其他技术得分相加,得到综合得分。最终,综合得分高的企业胜出。

在实际操作中,中成药集采的部分规则相对没有那么苛刻。

比如,即使某企业的产品在综合评分竞争中胜出,其价格还要与用量较大产品组的最低价比较,如价差超过3倍则需进一步降价才能中选。

业内形象地将这条3倍线称为“熔断线”,而在化学药集采中,“熔断线”是更为严苛的1.8倍.

中成药集采采用了3倍“熔断线”,正是考虑到不同企业的中成药产品因选材不同、剂型不同、标准不同等差异,价差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