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快,2025年已经进入第二个月份,近期,各大头部企业已经纷纷开始组织营销会议,落实新一年市场任务。那么进入2025年的医药行业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特此,笔者提炼了8个关键词,简要分析如下。
1
医保丙类目录
根据相关安排,不出意外,今年将会出台医保丙类目录,从整体政策上,红利当然是有的,一是对于丙类目录药品可不计入参保人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二是符合条件的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从政策整体趋势来看,保基本仍然是总体要求,对于差异化的就医需求,只能大家各自量力而行。
2
DRG/DIP
2025年,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深化,新规提出建立健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新规进一步强化了医保基金的管理,更是医疗机构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管理”的战略契机。不变的是,“左手DRG/DIP、右手集采”的控费思路仍然会坚持下去,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及用药会持续减少,由此带来的临床用药促使更多企业考虑产品或服务组合,毕竟制度性的结构性调整影响是持续的。
3
基药目录
前期相关信息显示,有关方面今年明确要干两件事。一是进行基药制度的实施评估,二是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但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事情说了不一定会做,做了一定会说。结合前期及近期的相关重要会议精神及领导发言讲话稿来看,基药目录的调整只能说是未来的方向之一,2025年做与不做之间仍然有较大的变量。
4
医联体用药目录
“基药、医保、集采中选药品三类品种,将成为基层药品联动机制的重点。联动机制实施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及城市医疗集团的牵头单位,将会遴选和调整用药,形成医共体内部的用药目录”。这是前期由国家卫健委、工信部、国家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明确提出的相关要求,今年,预计基层药品种类尤其是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会进一步扩容,同时,将通过县共体建设,强化实现用药目录的统一和处方的流转。
5
集采三进
最近这两年,各省陆续开始了集采三进,甚至有的省和地级市还实现了在医保定点准入、职工医保门诊统筹、门诊慢特病医保定点、双通道药品医保定点、减免质量保证金等方面的激励。集采三进也好,各地推进的集采进基层也好,并不单纯是向集采要红利,从兼顾市场公平公正、促进医药产业良性发展的角度,相关工作正在逐渐实现“医保、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工业、商业、零售、患者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决策统一,同时也正在努力实现全生命周期药品价格体系规范和市场化背景下各方高效服务的统一,这才是集采三进带给我们最大的思考。
6
国家集采
十批国采,关于“三分钱”以及相关话题纷纷扬扬,讨论至今,不出意外,今年国采仍然将会是1+1:开展一批,时间合适再开展一批。可以预想的是,上半年的国采规则,将会继续变化调整,如果确保让价格下降的同时让企业和市场的利益都能兼顾到,同时还要考虑到临床一线用药习惯与患者的用药需求,这是比较考虑集采新规制定者的地方,相信以后国采总结时不会再以降幅与节省多少钱为主要宣传点了,如何让用药结构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才是最主要的。
7
价格治理
每一年的价格治理,从上到下,都有新意:从四同文件下发再到线上线下比价,从院内院外比价再到一张表格绘到底,价格治理已经步入第二个年头,对地方招采部门来说,价格的治理本身就是常态工作,对工商零企业来说,价格的调整也是早就需要适应的新常态。全国回归统一最低价、形成合理比价,基本上已经成为不是共识的共识。
8
合规
今年,合规对企业来说,仍然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与重中之重。前不久下发的《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包括总则、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医药企业商业贿赂风险识别与防范、医药企业商业贿赂风险处置共四章49条,基本上条条都经过深思熟虑。从短期来看,将合规工作做好,是筑牢企业自身防火墙的必要工程,从长期来看,合规能为企业赢得各方面的信任与认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