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中药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中药配方颗粒。它不仅保留了中药的药效,还通过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实现了方便、高效、精准用药的目标。当前,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为配方颗粒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生产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推动产业规范化、智能化升级,并支持其临床合理使用与医保衔接,助力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阶段情况
中药配方颗粒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由江苏江阴天江药业首先研制,行业发展至今共经历了研究试制阶段、加速发展及规范化阶段及试点生产逐渐开放阶段三大时期。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后正式放开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期间,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不断进展。相关的管理政策及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皆在不断完善中。2021年2月,在“试点”的28年后,《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将在2021年11月1日结束,这也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迎来放开的发展时期。
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企业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自 2021 年中药配方颗粒试点政策终止后,行业迎来历史性变革。市场准入从二级以上中医院扩展至所有具备中医资质的医疗机构,叠加国标颁布与医保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竞争主体多元化,包括中国中药(广东一方与江阴天江)、红日药业(北京康仁堂)、华润三九、四川新绿色、广西培力、神威药业、江西百神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在市场份额、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各有优势,形成了较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山东开启首批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采购:
配方颗粒高毛利率时代结束,行业将进一步扩容
2023年10月,山东牵头15个联盟省份开展全国首次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200个具有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纳入集采范围,涵盖了医疗机构用量大、患者受众面广的当归、炒酸枣仁、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等常用配方颗粒品种。随着集采结果的公布,配方颗粒正式进入薄利多销的时代。据统计,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整体毛利率水平约60%-75%。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未来将呈现“政策驱动标准化、技术赋能智能化、需求拉动多元化、产业链整合专业化”的多维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