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保障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统筹安排好资金和项目。
4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在京召开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重点围绕8大方面展开。
一、做好疫情防控救治保障工作
(一)做好疫情防控救治相关资金及经济政策保障。围绕落实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调整要求,研究完善经济保障政策,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着力提升防控救治能力。配合开展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清算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结算工作,以及新冠患者医疗费用救治费用中央补助资金结算工作,及时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做好有关经费保障工作。定期开展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研究提出有关扶持政策建议,支持公立医院纾困。
(二)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医用物资保供。紧盯疫情发展态势,早准备、早部署,加强动态监测,科学测算医用物资需求。精准对接、精准调配,协调保障落实。紧盯重点地区、重点品目,做好呼吸机等重症救治设备和小分子抗病毒药等药物保供。配合研究应急储备重点品目、数量和布局。
二、不断完善深化医改经济政策
(一)推动建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保障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统筹安排好资金和项目,支持健康中国建设、“一老一小”等重大任务落实。
(二)推进行业内部价格管理。按照《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制订工作规则》,持续完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监测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等政策文件培训,指导地方推进工作。
三、加强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力度
(一)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紧盯经济和财政收支形势,加强财政支持项目研究和储备,积极争取投入,更好地服务事业发展。围绕“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做好三年滚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保障规划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二)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部门预算收入统筹管理,加强对非财政拨款资金预算编制、项目管理、收支管理等,盘活各类存量资源。建立健全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项目评审论证,提高项目质量。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专项业务费项目、预算医院新增业务用房开办支持等重大、延续性项目支出标准研究。全力推进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动态完整反映预算安排和执行等情况。强化预算硬约束,严肃财经纪律。
(三)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更新部门预算绩效指标库,提升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指标管理质量,加快构建分类型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加快构建预算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绩效全过程管理,指导预算单位创新谋划以预算绩效推进业财融合的有效措施,切实发挥预算绩效管理作用。
四、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成立委财会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对卫生健康行业落实财会监督工作各项要求的督促指导;加强对委预算单位(含委本级)的财会监督,切实落实财会监督各项具体要求。组织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和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
五、推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提质增效
(一)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将“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围绕“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主题,聚焦公立医院重点难点问题,补齐短板弱项,着力推动“以业财融合为重点的运营管理建设,助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效益”。继续推进公立医院规范使用医保基金。通过调研调度、现场交流、培训指导等方式,注重总结先进经验做法、宣传推介典型经验和案例,全面推进经济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
(二)推进公立医院强化运营管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指引、落实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技术指引、强化信息化建设等具体措施,引导公立医院建立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优化流程,合理配置资源。
(三)注重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安全底线,聚焦财政性资金、医保基金、经济合同管理等重点事项,加强经济风险的研判,提升化解能力,梳理查找经济管理的短板弱项及管理漏洞,健全经济管理制度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落实内部控制等要求,督促指导地方和机构进一步防范化解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风险,保障平稳有序。
(四)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印发培训大纲,健全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公立医院行政领导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经济管理能力培训机制,逐级组织开展经济管理人员轮训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健康经济大讲堂,发挥总会计师和领军人才作用,交流工作经验,提升经济管理水平,服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六、进一步优化资源资产配置使用效益
(一)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根据新版目录编制新一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需要等因素,更加注重医防协调、优质扩容、能力提升和均衡布局。健全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体系,强化监督和制约机制,继续探索建立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全过程监督管理模式。研究推动大型医用设备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二)优化政府采购。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全面总结三年专项行动工作经验,研究完善政府采购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防范廉政风险。持续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作用,落实支持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等要求。
(三)强化国有资产安全管理。建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推进制修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以及配置、使用、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委属(管)企业监管,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充分利用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强化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统筹管理,严把国有资产“三个关口”。建立健全资产盘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四)做好进博会有关工作。充分利用进博会平台,做好进口高端医疗设备采购工作,引进国际先进医疗装备和技术,提升临床医疗技术水平。持续做好往届进博会成交落实情况统计,督促预算单位加快预算执行。
七、聚焦监督主责,健全审计长效机制
(一)完善制度体系。持续完善行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验收第一批卫生健康行业专项审计指引课题研究成果,适时开展第二批课题研究,启动编纂《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操作指南》。聚焦审计监督主责主业,深化开展研究型审计。
(二)提升审计质效。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流程标准化建设,夯实现场审计、底稿审核、报告审签等质控工作,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巡查和突击抽查,加强对项目监管中心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三)加强结果运用。健全完善“三位一体”监督协作机制,加强与财会监督协同,促进绩效评价、内部控制、资产、政府采购等监督检查成果运用;加强与党组巡视、纪检监察等监督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加强与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协调,强化转移支付资金专项审计整改落实。
八、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持续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指导各地健全完善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工作。鼓励各地加大对脱贫地区,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于不适宜配置固定乡村医生或短期内找不到合格乡村医生的村,以及还没有设置基层医疗机构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进一步加强巡诊、派驻和邻村卫生室延伸服务,保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结合地方实践,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三)全力做好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统筹全委和各直属联系单位、行业协会学会、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各方面力量,深化产业、消费、党建和行业帮扶措施,持续加大对定点县的帮扶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四)统筹做好对口支援和支持特殊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工作。统筹做好对口支援和支持西部大开发、边境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特殊区域发展工作,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适时召开有关工作会议部署推进。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