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国家医保局发布,7大耗材医保通用名

医用通用名制度即将正式落地,医用耗材目录准入、挂网采购、医保支付和基金监管等工作将实现重要进展。


01

血管介入支架等耗材医保通用名

开始征求意见

今日(11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明确为优化完善“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中的“医保通用名”,助力医保管理更加科学、精细、高效,国家医保局组织力量修订了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具体见文末,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6日17:00。


图片


图片

(完整见文末)

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是对学科、品类和功能相近,有较强的替代性、临床价值及医保管理趋同的医用耗材在医保领域统一规范的命名。

国家医保局表示,长期以来,医用耗材企业命名自由度较大,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异物同名、同物异名的现象产品名称不能满足精准、高效的辨识要求,大大增加了医保管理难度

构建形成规范统一的医保通用名标准体系,对功能相近、临床价值差异不大的耗材合并同类项,合理确定医保通用名,可解决当前医用耗材识别难、区分难、临床选择难、医保管理难等问题,对推动建立健全医用耗材医保准入制度,助力医保支付更加科学、精细、高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医保通用名的命名结构,原则上以三级分类名称前置,根据医保管理需要选取必要的材质和特征参数后置,形成医保通用名。在修订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实际临床用途、功能,并参考国家药监部门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分类专家共识与行业标准等资料,与药监、临床、企业等多方进行充分沟通和论证,逐步完善医保通用名,确保客观反映各类耗材功能特征,科学简明、易于识别、易于区分、易于管理。

国家医保局将根据社会反馈意见建议进行完善,并据此修订“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第三部分“医保通用名”,为下一步目录制定、支付管理、招标采购提供支撑。继续组织力量推进其他类别耗材医保通用名修订优化工作。同时建立多方参与的定期沟通机制,视情况对医保通用名进行修订更新。


02

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

一场“类别颗粒度”改革

耗材医保通用名管理制度的推进由来已久。

早在2019年,国家药监局就发布过《医疗器械通用名命名指导原则》,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命名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医用耗材医保准入管理制度

2023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建立健全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管理制度,根据产品功能、临床价值等因素对耗材进行合并同类项,对“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第三部分“医保通用名”进行修订完善。

2023年9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建立医保医用耗材通用名管理制度,以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为基础,确定与医保支付管理相适宜的命名规范,逐步制定不同类别医用耗材通用名命名规则,编制医保通用名,作为下一步医保支付管理的基础。

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是以现有“医用耗材编码规则”为基础而产生的。从医保通用名的概念来看,通用名管理首先基于编码分类,以学科、品类和功能为核心,兼顾材质和特征来对功能和效果相近的医用耗材进行分类合并,形成通用名。

医用耗材“一材多名”、“一名多规格”等现象较为普遍,地区和医院间由于对接的供应商不同,统计口径不同,地区间价格差异较大,给医保支付及医保基金监管带来极大困难

通用名制度的建立,对耗材分类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规范,使得大量“打擦边球的耗材”失去进入医保目录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被剔除收费项目,更大程度解决因耗材名称多乱导致的目录管理难题,促使医院医用耗材管理“规范化”。

此外,在类别管理颗粒度精细化管理之后,耗材“虚高定价”的空间被急剧压缩,进一步促进流通环节监管规范

在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管理制度的落地下,医院、市场和企业的沟通成本进一步降低,对生产、渠道供应、医院、患者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