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24年已接近尾声,医药行业又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
随着医保改革持续深化,撬动着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很多医药产业政策均围绕高质量发展转型落地。
医药行业市场趋于平稳,逐渐步入低利时代,低成本成为赢得市场的杀手锏。降本增效、精益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2025年医药行业将如何发展?
2025年1月1日起,系列医药新规开始执行,包括追溯码上线、新版医保目录、电子处方流转监管和村卫生室全面纳入医保等,国家力争推进全过程监管、加大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在此背景下,医药企业应尽快适应新规,拥抱变化,加强内部管理,探索“以质量为核心”的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慢性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医药下游消费市场需求进一步下沉,基层用药趋势明显。医药行业当下的两个最主要矛盾是医保支付端压力VS老龄化加速,自付需求VS宏观支付压力,但2025年,商业保险可能成为支付端改善的变量,“商保+医疗”模式将持续发展,在总量控制和主动支付的大背景下,医药分化依然是主旋律。
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多个环节支持创新药产业链发展,彰显了创新药的重要发展地位。如果2015年是中国创新药元年,至今十年高速发展,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唯二存在,2025年将开启中国创新药的第二个“十年”。小核酸、治疗性核药、多抗等领域临床数据继续有闪光点;肿瘤、内分泌、代谢和自免赛道厮杀愈演愈烈。
仿制药集采节约的医保支出越来越多地腾笼换鸟到国谈创新药,企业层面集采节约的销售费用越来越多地分化到创新药研发支出。随着参保人数的下降,老龄化加剧,叠加经济增长的放缓,医保基金收支面临压力逐年加大,控费仍然是未来若干年的主基调,基金支付将偏向于有临床价值、基金可负担且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药物,仿制药和创新药的集采仍是不变的旋律。
在企业竞争严重,行业内卷加速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全链条强监管压力持续加大,行业多条细分赛道开启“加速度”。企业不断深挖医药行业外延,探究医药行业边界,力争在新兴板块中抢占优先地位。中医药、原料药、兽药、特医食品、核药等细分赛道强势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成为企业发展新动力、行业增长新引擎。未来企业不仅将在产品创新上寻求突破,更在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升级。
在新质生产力下,随着数字产品、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转型是必要且必需的。对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在行业低谷时可以低成本招兵买马,建立平台或直接兼并重组;对于发展其他增长点没有把握和能力的企业而言,应减少非核心业务的扩张,聚焦核心业务。而一切的转型升级都应以数字化为基础,从而适应国家发展环境与趋势,实现企业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活下来才是王道”。中国医药供应链整体较为分散,集中度并不高。202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最高层再次强调:“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导向下,央国企实施的产业并购将引领下一次并购热潮。取长补短、相互抱团、双向奔赴也是一条出路,从而得来一次“共赢”的机会。而在医药供应链角度来看,兼并重组也有利于提升医药行业整体集中度,做到“专精”发展。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叠加国内市场竞争压力,我国药企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正迎来历史性新机遇。医药制药头部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地“走出去”,让更多的自有品种实现海外注册;医药物流企业也应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加快建立与海外客户的深度联系。转型出海无疑是一条“难路”,企业一旦踏上,务必要有超长期的战略眼光与定力。
展望2025年,医药行业发展之路充满了希望与挑战。这不仅是一场科技与行业的深度交融,更是关乎全人类健康福祉的一段征程。医药全行业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创新为舟,以责任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开启崭新篇章。